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21集课程复讲

谷丽红学长

  
尊敬的各位老师、学长:大家好!
第三个单元“谨”。我们说要谨言慎行,一言兴邦,一言可以丧邦。所以生活能谨慎,就可以免掉很多的错误,甚至是灾难都有可能。有一个朋友,他约了他三位好朋友一起吃饭,结果来了两位,有一位还没到。他在门口边等边说:怎么该来的还没有来?这两位坐在屋内的其中一位朋友就开始犯疙瘩:该来的没有来?我是不是不该来的?所以这个朋友就有一点不高兴,就走了。他一看,朋友走了:怎么不该走的走了?结果最后剩下一位朋友:那我是该走的了?所以那一晚晚餐谁吃?自个吃。所以,虽然是一个笑话,但是我们一个人对于讲出去的话也应该三思后行,也应该提高敏感度,我们出去的话会不会伤害到对方,要有这样的谨慎度。所以俗话也讲“面对失意人不可说得意之事”,这都是在言语当中处处流露为人设想。所以言行要谨慎。 
  而言行的根本在一个人的念头。所以真正会修身的人,在哪里谨慎?在起心动念中谨慎。当念头都能谨慎,言语行为就不会有太大的偏颇。比方说我们“谨”这个部分,就是常常要谨慎,不可以浪费时间,不可以糟蹋食物,这种奢的念头、贪的念头、懒的念头、不敬的念头一起来,马上就要把它调伏下去。 
我们可以归纳“谨”这个部分的教诲,可以训练一个人三方面的能力:第一个自制力,第二个独立生活的能力,第三个做事的能力。现在小孩缺不缺这三种能力?所以一定是有教才会。 
  【朝起早。夜眠迟。老易至。惜此时。晨必盥。兼漱口。便溺回。辄净手。】 
  提到这个时间,中国圣哲是最重视光阴的,最熟悉的话,“一寸光阴一寸金,寸金难买寸光阴”。说是这样说,你有这个感觉吗?有没有这个感觉?有。我们去问问十几岁的孩子,他有没有这个感觉?很困难。所以一个人为什么这么珍惜时间?我们看看很多古代留名青史的这些读书人,对时间都非常的珍惜。比方说司马光,司马光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,叫《资治通鉴》。他为了怕自己睡太多,所以用木头做了一个圆形的枕头。圆形的枕头睡起来怎么样?只要稍微翻一下,可能就滑下来。所以他只要醒过来了,已经稍微休息了,他就马上再继续工作。就是有这样的态度精神,所以他全心全意完成这一部巨作。什么样的动力让他宁可少睡觉也要多做事?诸位朋友,什么动力?为国家的动力,为往后子孙造福的动力。因为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一样,只要他们肯熟读这一本《资治通鉴》,相信人生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过失,所谓鉴往能知来。所以就是他有这一分使命,才能推动他这样的积极精进把这一本书做好。 
  王阳明先生曾经提到一个人“志不立,无以成事”。一个人没有立志,这一生能不能把事做好?不可能。所以要能珍惜时间,首先还要先立定人生的志向。人生很短暂,我们运用这个短暂的生命,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,要对得起兄弟姊妹的照顾,要对得起成长过程中非常多长者的提携,要对得起我们国家对我们的诸多照顾。所以,当一个人念念会念着这些恩德,他将尽心尽力孝顺父母,友爱兄弟,进一步奉献社会。所以一个人他要能珍惜时间,还要从对人的恭敬开始。当他对父母、对关怀他的人都能恭敬,他就不愿意糟蹋自己,而让这些关爱他的人伤心难过。所以当一个人他懂得去完成他人生的本分、使命,没有人去推他,他也会快步向前。 
  而人常常会忽略光阴,就是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敏感度不够。所以有一位智慧者曾经说过,他说一个人从生下来只有一件事没有停过,哪一件事?就是从生下来就一直往死亡的大路迈进,从没有停过。所以我们刚过完新年,代表新的一年又来了,另外一个角度是代表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,我们还有多少重要的事、该做的事还没有做?明代有一个画家叫文嘉,他就曾经写到一首诗,也是给我们期许、提醒,他写到“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;我生待明日,万事成蹉跎”。假如我们常常想着还有明天、还有明年,这个光阴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就流失掉,这样就太可惜了。 
    “晨必盥,兼漱口”,这是把我们的口气能够保持清洁。因为人与人每天在言语当中的交谈很多,所以这一定要注意。假如孩子不刷牙,那口气很不好,到学校去,他的人际关系会怎么样?大受影响。当孩子从小人际关系不好,对他的自信心也是一种伤害。因为我们曾经带过学生,是身体都很脏,所有的同学都排斥他。所以这个习惯的养成确实也是受到家庭的影响。另外,我们成人假如有口臭,也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。一个人有口臭,就是体内的毒素太多了,所以都溢出来了。为什么人的毒素会这么多?跟他吃的东西有关,所谓“病从口入”。其中还跟一个因素很有关系,就是吃宵夜。诸位朋友常不常吃宵夜?不常。 
  吃宵夜的人口臭的比例很高,为什么?因为他们在晚上十点多、十一点多,甚至于在半夜才吃下这些食物,有的又吃海产,又吃大鱼大肉,一吃下去,过了一、二个小时他去睡觉。一躺下去,身体所有的功能,只有两个器官还在动。哪两个?心脏,心脏不跳就麻烦了,还有呼吸。其它的内脏都会跟你说:主人,我先关门休息一下,明天再来。所以胃也停止消化,所以这些食物、这些肉就在胃里面怎么样?在那里发酸、发臭了。因为体内,在胃里面是胃酸,食物很容易坏,而且温度又三十七度,所以这些东西很快就会腐败。腐败以后,这些毒素就会在你的全身循环。所以吃宵夜确实对身体有不好的坏处,这我们也要注意到。 
  下一句“便溺回,辄净手”。就是上完厕所,要先把手洗一洗,时时注意到手上的清洁。因为人吃东西都是会跟用手拿有关,假如手上有细菌,就容易造成身体的损害。除了上完厕所要洗手,还有哪一些时候必须要注意洗手?饭前一定要洗手。诸位朋友,你要多多去观察,因为你讲得愈细,孩子的警觉性就愈高。你不要忽略你这样一点一点提,其实孩子的记忆力特别好,都会帮你记住。因为我常常跟孩子提醒一些事,我自己都忘了,小孩都怎么样?都还会提醒我。常常看到很多大人在算钱(算钞票),然后一边翻一边怎么样?手指就舔一下,这都是不良示范,要多注意。所以这些生活习惯,要注意整洁,才能让身体健康,也可以当孩子的好榜样。我们接着看下一段经文,我们一起把它念一遍: 
  【冠必正。纽必结。袜与履。俱紧切。置冠服。有定位。勿乱顿。致污秽。】 
  “冠必正,纽必结;袜与履,俱紧切”,这是提到一个人的仪容要端庄。假如今天我在这里演讲,然后前面的扣子有两个没有扣,你们看了会怎么样?可能一半的人都走了,连穿衣服都不会穿,还讲什么课。所以古代的人很注重仪容,他们时时提醒自己要“三正”:第一个帽带要正,第二个裤带要正,第三个鞋带要正。所以时时都会检查一下,帽子有没有戴歪;然后裤子有没有扎好,不然掉下去就麻烦;然后鞋子也要绑好,不要松松垮垮的,走起路来发出声音,人家看了就会轻慢你。 
  在春秋时代有一个大臣叫赵宣子,他是晋国的大臣。刚好那时候晋灵公在位,晋灵公年纪不大,还小,很不听话,都不知道好好爱护人民。赵宣子他很忠诚,就常常直言不讳劝他的君主。结果晋灵公居然起了歹念,派杀手鉏麑(一个很有力气的人),就要去把赵宣子刺杀。刚好早朝都是很早的时间,所以鉏麑是抓在早朝以前的时间就到了赵宣子的家里。结果一看,因为赵宣子起得太早,所以他已经把整个朝服穿得整整齐齐,正襟危坐,在闭目养神。而他这种仪容、威仪,鉏麑一看非常的感动,他说:这个赵宣子在无人见到的地方都如此恭敬,想必在有人的时候也都一定是非常的认真办理国事,对人一定都非常的谦逊、恭敬才是。所以他说这样的人绝对是国家的栋梁、是人民的主人,我不能杀他。杀了他,我就不忠了。可是因为是晋灵公,是国君交代他的事,假如他没有做,他就不信(没守信用),所以鉏麑当场就对着那棵槐树就撞头自尽。所以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,当一个人仪容端庄,就能赢得他人对他的尊敬。也由于这样的恭敬态度救了自己一条身命。所以这一些生活的细节我们也不可不慎。

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